2017年普通而又平常的一个星期三,我在课后伸了一个懒腰,打了一个巨大的呵欠。我对面的同学问我是不是太累了,我懒懒地趴在桌上说自己昨晚两点才睡,今天早上七点半又起来去上课,所以特别困,同学一边收着包,一边看着我说是不是学习到两点,我只好跟她说,我看视频看到两点。 不知道因为什么,在我美国同学的眼里我是一个学霸,如果我晚睡一定是在学习,其实我只是偶尔的失眠;上课绝对不会缺席,如果不在一定是生病了,其实我可能只是睡过头了。我不清楚是什么给了他们这种错觉,我也懒,也不想做作业,有时候也不想起床去上课,上课的时候有时候也会走神,也会希望能早点下课,如果说我跟他们有什么不同,我不过是多用功一点,多用脑一点,多用心一点,稍微提早一点。 2016年我大二,偶然知道我就读的重庆工商大学有去美国交换的项目,虽然我是学法语的,但也觉得可以去美国看看,就算法语提高不了,至少英文可以更加流畅。到了美国后不久就决定留下来了。 在我看来,我觉得自己大学公共英语六级的水平还不错,实际上在美国读大学比在国内读大学要累很多,在国内用中文学法语,预习和复习都是非常简单的;当我到美国发现自己也就是个半吊子水平后,换成用英文学法语,这个难度就完全不一样了。 在美国每门课第一堂都是讲解课程要求和老师的规矩,再一人一份课程安排,这几页纸上详细地记录了该课的评分标准,老师的办公时间和每堂课的教学安排和课后作业,也就是说,从拿到课程安排的那一刻起,这学期该课的所有计划都到手了。 用功,用脑,用心和提早其实就是一件事。课程安排在手,A还会远吗?每天做什么上面都写的很清楚。拿着教材就可以按照要求开始预习,比老师提前一节课就可以了,这样即使有一天太累不想预习,或者其他课占用了太多时间没办法预习,下一次课的内容心里也有数。预习的时候不是说看一遍就可以了,拿我自己的专业来说,我们书上一般是英法对照的词汇,那么我就会在法语和英文都看不懂的单词旁标上中文,书上的联系也会先做完,书上的文章一般会标上英文和中文的注释,如果有时间和余力还可以把课后的作业也做了。之后上课再听老师讲解,提出问题,解决问题,基本上知识点就掌握了。 除了专业课,美国大学里还有很多的必修的公共基础课,比如说ENGL-101/102,这堂课就是阅读理解和写作。这堂课上我看了两本英文原版书,看了两三篇学术论文,去剧院看了一场剧,写了五篇小论文,平均字数在1200个单词,课内写了四五篇短文,课上做了一次带PPT的口语展示。除了老师上课临时要求的,我基本会提前三天拿着文章或者PPT去写作中心找那边的老师帮忙修改一遍,改好后再提交到学校系统里。即使在期末最难预约的时候,我都能拿去改。 为什么我有时间拿去改,因为我知道考试周的前一周会很多人去写作中心,那我就不会挤在那个时候去,我会提前两个星期写好拿去改。我明明知道春假,秋假后有考试和要交的小论文,那我就不会出去玩。我很清楚有些课的期末考会很难,那我就会把没有期末考的课或者期末考相对简单的课先弄完,之后再全心全意地去复习难的课程。 美国的大学评判标准和国内的评判标准不一样,课前准备,课堂表现,出勤率,作业,小测,考试,甚至课后活动参与情况都是老师评判你的标准,可能你最后期末考考得一般,但是平时学习努力,积极参加活动,一样能够拿到好成绩。 初中成绩一般般;高一考过班上倒数前三,高考好运气考得不错;读大学的时候选了自己喜欢的专业,成绩在班上也只是中游,被老师在全班当面说过,“学习也很努力,为什么就是成绩不好”,所以我并不是学霸,不是老师们心中的传统好学生。但是我一直没有放弃,即使心情差到极点,连书都想撕了,颓废一天,第二天还是会翻开书,翻开练习册。每个人都会有状态不好的时候,重要的是自己清楚要做什么,而不是一直放纵自己。